|
揭秘—軟式透水管的功能和施工方法!1. 多維排水導水系統(tǒng) - 立體透水結構:內(nèi)層由高強度鋼絲圈支撐(鋼絲強度≥380MPa),外層包裹透水土工布(透水率≥0.5cm/s),形成“透水-儲水-導水”三維通道,排水效率比傳統(tǒng)盲溝提升30%以上。 - 自適應地形能力:可彎曲半徑≤50cm,適應U型溝、弧形邊坡等復雜地形,尤其適合隧道拱墻、路基陰陽坡等異形排水場景。 2. 智能過濾抗堵機制 - 雙層過濾防護:內(nèi)層無紡布(等效孔徑O95=0.07-0.2mm)攔截細顆粒泥沙,外層機織布(抗拉強度≥8kN/m)阻擋碎石,實測抗堵周期比傳統(tǒng)砂礫層延長5-8年。 - 淤堵自清潔設計:管壁均勻分布直徑3-5mm滲水孔(開孔率≥2%),水流沖擊可自動清除附著雜質,減少后期維護成本。 3. 全工況耐受性能 - 力學穩(wěn)定性:軸向拉伸強度≥12kN/m,壓扁變形率≤5%(荷載80kPa),可承受路基碾壓、山體滑坡等動態(tài)荷載。 - 環(huán)境適應性:耐酸堿性(pH4-10)、抗凍融(-30℃~80℃),適用于鹽漬土、凍土等特殊地質,沿海工程可定制不銹鋼鋼絲防腐型。 4. 綠色環(huán)保特性 - 材料可循環(huán):主體采用HDPE塑料(回收率≥90%),土工布為聚丙烯纖維(可降解率≥60%),符合GB/T 23721生態(tài)建材標準。 - 生態(tài)友好施工:無需大規(guī)模開挖,減少植被破壞,配合生態(tài)護坡時可直接嵌入草皮根系層,實現(xiàn)“排水+固坡”一體化。 二、標準化施工流程與關鍵技術 1. 前期準備:.放線與基礎處理 - 測量放樣:按設計圖紙用GPS定位排水路徑,坡度控制在1-3%(隧道環(huán)向管坡度≥2%,縱向盲溝≥0.5%),每隔10m設置標高控制樁。 - 溝槽開挖:采用機械開挖(槽寬=管徑+20cm,深度=管徑+15cm),人工修整至平整度誤差≤1cm,巖基段需鑿除凸出巖塊,鋪設5-10cm中粗砂墊層(含泥量<3%)。 2. 管道鋪設:科學連接與定位固定 - 管道裁切:根據(jù)溝槽長度用專用剪刀切斷,端口打磨平整,嚴禁使用火焰切割(防止塑料融化堵塞孔眼)。 - 接頭處理:- 承插式連接:采用比管徑大一級的HDPE套筒(長度≥20cm),內(nèi)壁涂抹PVC膠水,插入深度≥15cm,外用不銹鋼卡箍(間距10cm)固定。 - 三通/四通節(jié)點:使用定制橡膠接頭,接口處包裹2層透水土工布,并用尼龍扎帶十字交叉綁扎。 - 定位固定:每隔50cm用U型鋼筋卡(Φ8mm)固定于墊層,轉彎處加密至30cm,避免管道位移。 3. 過濾層與保護層施工 - 反濾層鋪設:管道兩側及頂部覆蓋10-15cm厚中粗砂(粒徑2-5mm),再鋪設一層透水土工布(搭接寬度≥20cm),形成“砂-布-土”三級過濾體系。 - 回填保護:- 輕型荷載區(qū)(如綠化帶):回填素土分層夯實(每層厚度≤20cm,壓實度≥90%)。 - 重型荷載區(qū)(如路基):先鋪10cm級配碎石(粒徑10-30mm),再澆筑C15混凝土保護層(厚度≥15cm),設置伸縮縫(間距5-8m)。 4. 系統(tǒng)調(diào)試與驗收- 通水試驗:分段注入清水(水位高度≥管徑2/3),觀測5min內(nèi)水位下降速率(應≥1.5m/min),檢查接口處有無滲漏。 - 流量監(jiān)測:在出水口安裝電磁流量計,設計流量偏差需≤±10%,必要時通過壓力傳感器(精度±0.1kPa)檢測管道內(nèi)部負壓情況。 - 隱蔽工程驗收:拍攝施工影像資料,.記錄接頭位置、坡度轉折處,按GB 50268《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(guī)范》提交檢測報告。 三、特殊場景施工要點 1. 隧道排水工程- 環(huán)向管布置:沿襯砌拱墻每8-12m設置一道Φ50mm透水管,固定于初期支護表面,通過三通接入縱向盲溝(Φ100-150mm)。 - 縱向盲溝連接:與中央排水管交匯處設置反濾井,井內(nèi)填充級配礫石(粒徑20-40mm),避免泥沙進入主管道。 2. 邊坡防護工程- 之字形鋪設:在坡體上按“之”字路徑開挖斜槽(坡度≤45°),管道間隔2-3m呈梅花形布置,坡腳處接入截水溝。 - 錨桿固定:在巖層邊坡使用Φ22mm錨桿(間距1.5m)穿透管壁固定,錨桿端頭用混凝土封閉,防止銹蝕。 3. 垃圾填埋場防滲- HDPE膜穿透處理:管道穿過防滲膜處采用雙法蘭密封(內(nèi)層橡膠墊+外層HDPE法蘭),接縫處用熱楔焊機焊接(焊縫強度≥膜材強度90%)。 - 滲濾液導排:與滲濾液收集管連接時,設置Y型三通(帶單向閥),防止倒灌,管道上方覆蓋30cm厚卵石(粒徑50-100mm)。 上一篇植草格用在哪些地方?下一篇蓄排水板的鋪裝方法? |